3D打印简史
1902年,Carlo Baese在专利(# 774549)提出用光敏聚合物制造塑料件的原理 (StereoLithography)。
1940年,Perera提出了在硬纸板上切割轮廓线,然后将这些纸板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
1964年,E. E. Zang细化了该方法,用透明纸板,且每一块均带有详细的地貌形态标记,制作地貌图。
1979年,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中川威雄教授发明了叠层模型造型法。
1972年,K. Matsubara使用光固化材料,光线有选择地投射或扫射,将规定的部分硬化,不断堆积成型。
1976年,P. L. DiMatteo提出这种堆积技术能够用来制造用普通机加工设备难以加工的曲面。
1977年,W. K. Swainson在专利中提出通过选择性的三维光敏聚合物体激光照射直接制造塑料模型工艺。
1979年,日本东京大学T. Nakagawa教授等用薄板技术制造落料模、成形模和注射模等,复杂冷却通道。
1980年,日本人小玉秀男提出了光造型法。
1981年,H. Kodama首先提出了一套功能感光聚合物快速成型系统,应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制作叠层。
1984年,美国人Charles W.Hull申请了立体光固化SLA的专利。
1986年,美国人Charles W.Hull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设备公司3D Systems,研发了STL文件格式。
1988年,3D Systems公司在成立两年后,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基于SL技术的3D工业级打印机SLA-250。
1988年,美国人Scott Crump发明了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
1989年,美国人Scott Crump成立了Stratasys公司。
198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 R.Dechard发明了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SLS)。
1991年,Helisys推出第一台叠层法快速成型(LOM)系统。
1992年,Stratasys公司在成立3年后,推出了第一台基于FDM技术的3D工业级打印机。
1992年,DTM公司推出首台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打印机。
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manual Sachs教授发明了三维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
1995年,Z Corporation获得MIT的许可,并开始开发基于3DP技术的打印机。
1998年,Optomec成功开发LENS激光熔覆技术。
2000年,Objet发布喷射光固化技术,使用紫外线光感和液滴综合技术,大幅提高制造精度。
2003年,EOS开发DMLS激光烧结技术。
2007年,3D打印服务创业公司ShapeWays正式成立,提供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
2008年,第一款开源的桌面级3D打印机RepRap发布。
2008年,Objet发布第一台能够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打印原料的3D打印机。
2010年,生物打印技术公司Organovo公开第一个利用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完整血管的数据。
2011年,Kor Ecologic推出全球第一辆3D打印的汽车Urbee。
2012年,英国《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声称3D打印将引发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投资10亿美元在全美建立15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
2012年,来自MIT的团队成立Formlabs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廉价且高精度的SLA。
2012年,中国宣布是世界上唯一掌握大型结构关键件激光成型技术的国家。
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测试3D打印的火箭部件。
2015年,美国Carbon3D公司发布连续液态界面制造技术:速度比常规技术快25-100倍。
2016年,美国DesktopMetal发布基于3DP技术的桌面金属3D打印系统。
2017年,澳大利亚SPEE3D推出基于超音速3D沉积技术(SP3D)的金属3D打印系统。
2018年,美国惠普HP正式发布基于粘结剂喷射的金属打印系统。
2018年,美国GE公司完成了第30,000个增材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
2019年,基于FDM工艺的Markforged发布镍合金、铜合金材料工艺;
2019年,美国公司VELO 3D首创无需支撑的金属3D打印技术;
2020年,搭载100多个零件的天问号火星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
2020年,搭载多个金属3D打印零件的龙飞船火箭发射;
2020年,金属微铸锻同步复合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